训诂相关论文
《孟子·尽心下》"仁也者章"仅十一字,言简意赅,文辞义理并不难解,自东汉赵岐至南宋朱熹,逮及有清一代,诠释尽管有别,但从未见注......
古代佛经音义是佛经考订的先驱,不仅记录着时代更早的佛经异文,还蕴藏着精深的考订意见,对当今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参考《可洪音......
《张子正蒙注》是王夫之对《正蒙》的注解,其作为哲学思想的集大成作。《注解正蒙》是清代《正蒙注》研究的鼎足之作,探讨两书在训诂......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与李光地《注解正蒙》都对张载《正蒙》原文做了大量注释,两书在训诂术语、训释特色等方面存在异同。从其间管......
训诂诠释与义理阐释是中国传统阐释学两条脉络清晰的路线。训诂或诠释,以历史文献为对象,寻找和证明文献所生所含之“本义”,以求经......
<正> 由于《文选》收录了周至六朝一百三十个知名作者的代表作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阅读方便,因而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重视,成为必......
论评三皇之智,以为"其知惨于蛎虿之尾,鲜规之兽"."鲜规"何义?我曾有文为解(,1989年第4期,署名"黔容").以"鲜"读"尠","......
文章就《Gu梁传》对词义的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其中分为“借释词以阐发经义”“释名物以解说经义”和“解词义以贯通经义”三种类型......
期刊
受乾嘉考据学风的影响,戴震将其经学方法论应用于哲学的建构,提出了“由故训以明理义”的哲学方法论,这引起清代中期哲学的建构由对原......
儒家"心本论"可为译论置基;以训诂为法,经文可得正解,跨文化传译理应加以运用.但如钱锺书对"雅"之所训,严复儒家思想之渊源未......
在近两千年的道教文献流传过程中,同一部道经有时会相继出现不同注本,道经注释史上的这种现象,可称之为“同经异注”.《道藏》中的......
本文通过梳理“霺”“溦”“溦”三字的实例使用情况,讨论了此三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字义与字书韵书训诂存在的偏差,指出长期以来被......
清代吴树声《诗小学》在《诗经》训释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此书对《诗经》的训诂方法得当,立论公允,颇多创获,这在其运用“因声求义......
同义修辞是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的新理论,李维琦先生是同义修辞理论的积极倡导者.本文探讨修辞的同义选择与训诂的同义解读之间的......
早期韵书以注音、归韵为目标,而收字、释义不是重点,因此释义往往简单直接.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释义开始完备,但整体而言延续了......
郝懿行的《海错》是古代山东唯一一部关于海洋生物的古籍,也是一部很好地体现了他训诂思想与特点的名物专书.该书保存了古代海洋生......
张家山汉简《脉书》中“疕如疏”之“疏”,各家阐释有较大差异,学界无所适从.从与“疏”义密切相关的“疕”和“痂”入手,借助简帛......
《文心雕龙·丽辞》“刻形镂法”之义,学者所释多误.实则“形”“法”二词同义,均指形象、形貌、法象,并具有相同的词义引申分化规......
中国传统经学研究由“尊德性”到“道问学”的转变,促使训诂成为通经的必要因素和先决条件,“由训诂通经义”成为学者治经的主要方......
在术语学视角下,查检《黄帝内经》中与下肢相关的术语,选取“髀骨”等28个术语加以考辨,其中包括单音节术语10个,双音节术语18个。......
《伤寒论》苦酒汤为临床名方,在治疗喉痹、喑哑等疾病上疗效显著,但针对方中“苦酒”一物却存在争议,历代医家皆以之为醋,近年来有......
【摘要】借贷是会计商业语言应用的记账符号, 在古代簿记至现代会计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使用, 逐渐远离其字面意思, 引致难以理解......
古人一般有名又有字,而名与字又往往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出于这种认识,我国古代语言学家很早便开始将名字的分析引入词义的疏......
康熙推举《四书》,帝师日讲《四书》刚毕,就面谕陈廷敬等刊行“四书讲章”,即钦定《日讲四书解义》,并亲自为之序。《日讲四书解义......
上博简《兰赋》中整理者释作“栽”的字当隶作“(和茂)”,读作“沫”,指涉植物芬芳之尽.由此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关于《离骚》与《招......
统编教材使用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呼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追求文言文教学的“诗歌与远方”.教师应揣摩领会编者意图,确......
“望文生义”是一种阅读心理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学会望文生义,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效率。根据文言字词的形旁探求改字的本义,叫做“望......
对名物、典章制度的认识不同,分节、断句不一致,及《书集传》以意解经,导致了《书集传》与《尚书注疏》在经文训解上出现大范围分......
看似简单的一个字,在人们阅读欣赏古代诗词之时如果做出错误的解释,就会影响到对诗意本身的理解.而且像这样的语词人们很容易因熟......
归化城土默特土地契约文书是土默特地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这些资料的时代大致是从雍正八年到民国时期。和其他传世文献相比,土默......
陶诗“和泽周三春”的“周”字一作“同”,古今陶集版本大都以“周”为是。但“周”字文意突兀,与下文不衔接,应作“同”。“和泽......
《尚书》是研究我国夏商周历史不可缺少的著作,作为五经之首,也是历代君王治国理政的范本。对于《尚书》的研究,从古至今从未断绝,......
《淮南子》中的部分校释问题存有争议或向无善解,而立足于西汉前期的汉语实际,常会有新的突破.部分校勘问题只有通过西汉前期的隶......
清人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大量引用古代典籍,但在引书内容上有所选择,该书以其简明扼要的文字注疏《庄子》文本而赢得了广大读者。......